混凝土在高温作用下,会产生爆裂、剥落。由于混凝土的高密实度使自由水不易很快地从毛细孔中排出,再受高温时其内部形成的蒸汽压力几乎可达到饱和蒸汽压力。在300°C温度下,蒸汽压力可达8MPa,而在350°C温度下,蒸汽压力可达17MPa,这样的内部压力可使混凝土中产生5MPa拉伸应力,使混凝土发生爆炸性剥蚀和脱落。因此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为克服这一性能缺陷,可在和高强度混凝土中掺入有机纤维,在高温下混凝土中的纤维能熔解、挥发,形成许多连通的孔隙,使高温作用产生的蒸汽压力得以释放,从而改善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
概括起来说,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正确认识
1、混凝土的特性是针对具体应用和环境而开发的。
2、混凝土制备技术应该注意克服追求高早强的倾向,这对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意义重大。
3、流动性不可作为混凝土的指标,需根据工程特点注意拌合物的工作性。
混凝土应加入足够的矿物细掺料,且前提是水胶比较低,不可说只要加入“矿物细掺料”就是混凝 土。
4、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对C30—C50中等强度混凝土提出“寿命,强度适宜”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
5、混凝土化的发展应该是:混凝土的长期性和耐久性。
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应进行控制,C40 以下不宜大于400kg/m3;C40 ~ C50 不宜大于450kg/m3;C60 及以上的非泵送混凝土不宜大于500kg/m3,泵送混凝土不宜大于530kg/m3; 配有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小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冻融环境下的混凝土宜采用引气混凝土。冻融环境作用等级D级及以上的混凝土掺用引气剂,并应满足相应强度等级中大水胶比和胶凝材料小用量的要求;对处于其他环境作用等级的混凝土,亦可通过掺加引气剂(含气量不小于4% )提高其耐久性。混凝土抗冻性的耐久性指数(DF)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G/T B07-01 )的规定。引气混凝土的适宜含气量和气泡间距系数应符合规定。
对混凝土中总碱含量的控制,应符合规定。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总含量,对钢筋混凝土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质量的0.10%;对预应力混凝土不应超过0.06%。
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确定,条件允许时宜选用低坍落度的混凝土施工。
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硅酸盐水泥。水泥中C3A含量应不大于8%,细度控制在10%以内,碱含量小于0.8%,氯离子含量小于O.1%。水泥中的C3A含量高、细度高,比表面积就会增大,混凝土的用水就会增加,从而造成混凝土落度损失过快,有时甚至会出现急凝和假凝现象,这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其耐久性,为了更好地达到各项指标,水泥的存放时间以3天为宜。